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江西省首份电信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发布
2023-08-09 16:14:36    凤凰网

来源:南昌日报(霍子婧 全媒体记者 黄欢)

日前,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南昌市红谷滩区电信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4—2023.4)》(下称《白皮书》),这是我省检察机关发布的首份电信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各类案件784件1136人。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受理的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受案量大,电信网络犯罪呈高发频发态势。

电信诈骗手段五花八门


(资料图片)

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网络交友投资诈骗等成为红谷滩区主要的电信诈骗方式。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谌鲤强表示,从审结的案件情况来看,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诈骗案件37件中,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网络交友投资诈骗三大类型发案占比接近80%。

电信网络犯罪属于传统犯罪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型犯罪,是“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其犯罪手法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智能化水平,“猫池”、GOIP、虚拟币、VPN等技术手段被大量应用,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犯罪成本,更增加了司法机关预防和打击难度。

上中下游犯罪形成黑灰产业链

《白皮书》显示,当前电信网络犯罪已形成一整套连接紧密的黑灰产业链,上游犯罪主要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所谓“四件套”“八件套”。中游犯罪主要为制作、维护诈骗网站及架设GOIP设备等提供技术支持。下游犯罪主要通过虚拟币买卖、水房转账等方式“洗白”犯罪所得。上中下游各环节已呈组织清晰、分工明确,呈跨地域、跨行业、产业化发展态势的特点。

谌鲤强透露,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电信网络犯罪团伙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红谷滩区作为全省中央商务区,辖区楼宇商务经济发达,电信网络犯罪团伙披着经营公司的“合法外衣”藏身于林立的写字楼内,迷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从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37件诈骗案件情况来看,犯罪团伙公司化运作模式占比近30%。

“三低”群体为犯罪高发人群

近年来,电信网络犯罪主体向社会各阶层人员不断蔓延,尤以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三类群体最为突出。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中发现,已被提起公诉的604人中,30周岁及以下人员422人,占比69.87%;无业人员412人,占比68.2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332人,占比55%。上述数据反映出“三低”群体系电信网络犯罪高发人群,也暴露出预防犯罪普法宣传仍有待加强、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电信网络犯罪多半处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之中,这使得犯罪过程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十分频繁与便利,导致被害人人数大幅提升、犯罪金额不断攀升。”谌鲤强介绍说,从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电信网络犯罪案件情况来看,200余名被害人涉及江苏、湖南、安徽等全国15个省份,涉案金额累计过亿元。

形成合力坚持全链条严厉打击

近年来,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以司法办案为中心,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倾全力打造江西本土的检察工作品牌——红e蓝电信网络犯罪检察工作品牌。该院依托与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共同设立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针对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办理中的疑难共性问题及认识分歧,及时与公安机关进行会商,统一司法理念、尺度和标准,推动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办理电信网络犯罪案件中,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准确把握宽与严的辩证关系,坚持分类分层处理,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对电信网络犯罪团伙组织者、领导者、幕后“金主”,依法从严打击,从而对此类犯罪形成强大震慑;对在团伙内部主要根据上级指令从事辅助性工作、人身危险性较小的一般工作人员,受同学、老乡、网上不法分子的蛊惑引诱参与犯罪的在校学生、求职招聘过程中误入犯罪“陷阱”但及时退出或参与犯罪时间不长的青年,综合考虑其犯罪性质危害、认罪悔罪和一贯表现等,坚持教育、感化、挽救为主,依法从宽处理。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