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各地纷纷推行花坛葬、树葬、江葬、晶玉葬等节地殡葬方式,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为清明新风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31日上午,扬州市举行第六届集体生态葬启动仪式。现场,在哀婉的小提琴声中,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家属敬献菊花,一一鞠躬,表达哀思之情。
扬州墓园办公室经理田劲禾介绍:“2018年开始举行第一届节地生态葬活动,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年了。节地生态葬是全免费的,累计为192位逝者完成了生态葬服务。选择生态节地产品和传统墓的比例是1:5。”
随着绿色生态殡葬观念的深入人心,草坪葬、花坛、树葬、竹林葬、江葬等生态葬,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目前,淮安全市已经陆续有700多位逝者进行了花坛葬。
市民杜先生说:“首先它是节约了土地,改善环境,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不仅表现了我们对逝者的尊重,而且可以极大的缓解我们的经济压力,减少土地的使用,一段时间后逝者也能够更好的回归自然,就是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南京市雨花功德园工作人员姜舟告诉记者,目前三分之二的逝者家属,会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态葬式。将逝者骨灰做成晶玉晶石,也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新推出的生命精华葬、生命晶玉葬式,更加节约空间,节约土地,也践行了绿色殡葬的新理念。” 姜舟表示。
除了推动各类生态葬式,江苏各地纷纷对墓园统一规划、提升节地建设。记者从省民政部门了解到,《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出台两年来,全省可用墓位从281.4万个增长到915万个。宿城区追思园公司副总经理刘茂凯介绍:“不断强化墓穴管理,单穴是不超过0.5平方,双穴不超过0.8平方。”
4月1号起施行的新版《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也对我省殡葬服务作出一系列规定,例如新建公墓生态安葬区域占公墓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30%。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表示:“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减免基本丧葬费用等惠民殡葬政策,积极引导市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同时不断完善基地生态安装设施建设,对存量公墓进行生态化改造,真正实现墓景一体。”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